桐廬縣統計局
國家統計局桐廬調查隊 桐廬縣社會經濟調查隊 (2016年1月20日) 2015年,全縣上下在縣委、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奮力書寫“經濟發展穩中向好、改革創新實現突破、建設最美山水型現代化中等城市”的“三份答卷”,統籌推進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重生態、惠民生各項工作,經濟社會發展在新常態下呈現“穩中向好、轉中提質”的良好態勢。 一、綜合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,全縣實現生產總值(GDP)335.84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(下同),比上年增長9.5%。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.98億元,增長1.8%;第二產業增加值182.87億元,增長7.1%,其中工業增加值166.50億元,增長6.8%;第三產業增加值129.99億元,增長15.0%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.12:56.23:36.66調整為6.84:54.45:38.71。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82091元(折合13149美元),同比增長9.0%,比上年增加899元。 財政收支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3.03億元,比上年增長10.1%,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.97億元,增長8.1%。完成稅收收入23.98億元,增長8.8%,其中國內增值稅(25%)3.15億元,增長17.9%;改征增值稅3.06億元,增長24.8%;營業稅6.11億元,增長6.8%,企業所得稅2.65億元,下降15.7%;個人所得稅1.76億元,增長88.3%。 全年財政支出40.31億元,比上年增長16.0%。其中:教育支出9.59億元,增長16.5%;科學技術支出1.52億元,增長16.2%;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.87億元,增長25.8%;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.10億元,增長13.0%;節能環保支出1.21億元,增長18.1%;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.03億元,增長1.9%。 市場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(CPI)為 101.5,漲幅與上年 持平。構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呈“五漲二跌一平”格局,其中食品、煙酒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明顯,成為CPI上漲主因(詳見下表):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上年=100)
全縣實現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448人,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557人,發放就業援助證1398本,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823人,組織4706名失業人員、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外來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。職業技能鑒定發證7159人,職業介紹情況良好,其中職業指導人數9069人次,介紹成功6348人次。年末實有登記失業人員1637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2.64%,比上年下降0.36個百分點。 平臺建設 富春江科技城(經濟開發區)全面啟動智慧安防小鎮和時尚箱包小鎮建設,順利對接國家級開發區創建申報工作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.14億元,實現稅收7.19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61.8%和24.0%。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0個,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,以海康威視為龍頭的智慧安防產業集聚效應明顯,配套企業落戶2家。積極推進“智慧·風情·生態城”建設,成功入圍“2015浙江‘智慧園區’示范開發區”榜。力促電商產業新發展,韻達電商產業園正式開園,“淘倉”、“農村淘寶”項目入駐運營。創建市級以上名牌(商標)4件。 富春江(蘆茨)鄉村慢生活體驗區管委會大力實施全國美麗鄉村旅游精品線工程,積極打造慢生活體驗區核心景觀道路主軸、“健康之旅、娛樂之旅、懷古之旅、思鄉之旅”、“詩畫蘆茨、古韻茆坪、隱逸石舍”等特色項目。全年游客接待人數超2014全年,接待游客105.27萬人次,完成經營總收入9605萬元。成功簽約了近10億的投資項目,其中中高檔民宿13家,品牌和經濟效益快速顯現。蘆茨村榮獲2015浙江十大旅游風情小鎮;茆坪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、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、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、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村;石舍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、杭州市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。 富春山健康城管委會緊緊圍繞省級健康服務示范建設目標,聚焦選商引資,狠抓項目建設,提升服務水平,積極創建健康小鎮和省級產業集聚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.48億元;完成招商引資3.4億元;完成市外內資3.3億元;完成浙商創業創新任務0.9億。健康小鎮成功申報,成為全省首個健康產業特色小鎮。被列入全省第一批37個特色小鎮名單之一。成立健康城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支部。“健康小鎮”名聲日漸響亮,后發優勢、品牌效應逐漸凸顯,全年共接待國家發改委、省、市領導及兄弟單位百余批專程視察和考察健康小鎮,吸引了新華社、中國改革報、浙江日報、浙江衛視、杭州日報、浙江在線等國家和省市各大媒體紛紛報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