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,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新舊動能轉換壓力,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全縣上下砥礪奮進、克難攻堅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踐行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新發展理念,新型工業強縣、全域旅游富民、綠色城鎮筑基、鄉村振興惠農四大戰略縱深推進,漸入佳境,全縣經濟社會各領域協調發展,開啟了高質量綠色發展全面發展新格局。① 一、綜合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為215.9億元②,比上年增長7.4%。第一產業增加值19.4億元,增長3.2%;第二產業增加值131.4億元,增長7.5%;第三產業增加值65.0億元,增長8.9%。三次產業的比例由2017年的10.5:62.4:27.1轉變為9.0:60.9:30.1。 二、農業 2018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(現價)33.3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.6%③。全年糧食總產量8.12萬噸,比上年增長5.1%。其中:夏糧產量0.61萬噸,增長19.1%;秋糧產量7.51萬噸,增長4.1%;油料產量1.4萬噸,下降5.7%;蔬菜產量13.5萬噸,增長5.7%(其中干菇產量10296噸,增長11.0%;鮮菇產量37359噸,增長17.1%);水產品產量2195噸,增長8.1%;水果產量71873噸,增長11.1%;茶葉產量2655噸,增長7.4%。 全年發展袋料食用菌8856萬袋,下降1.6%;造林面積653公頃,下降36.0%;果園面積4111公頃,增長11.3%。茶園面積3230公頃,比上年增長0.1%。2018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1家,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5.2億元。 三、工業和建筑業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(下同)實現工業增加值增幅9.3%;完成工業總產值120億元,增長6.2%。磷化工、機械制造、新型建材、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112.5億元。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7家,所創產值100.6億元,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.9%。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6.4億元,產銷率95%。全縣資質以內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98504萬元,增長12.8%。 四、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176.1億元,增長12.1%。其中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完成投資額175.4億元,增長11.3%,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0.7億元,下降39.4%。億元以上項目98個,占項目總個數的61.6%,完成投資158.4億元,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9.9%。 五、貿易和出口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5.23億元,比上年增長12.2%。農村電商快速普及,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站點91個,入選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。全縣電商主體總量突破1900家,注冊各類網店2000余個,全年實現網絡銷售額4.35億元,網絡交易額46.8億元,交易額增幅51%。實現外貿出口11559萬美元,增長1.1%。 六、交通、郵電和旅游 城鄉交通干線路網改擴升級,新建農村公路102公里,隱患整治316公里,建成“美麗宜道”55公里。縣交通安全應急監控中心正式投入運行,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通過初驗,全省“四好農村路”④喜獲授牌。全年貨物周轉量54261萬噸公里,旅客周轉量15672萬人公里。 郵電通訊業務(包含移動和聯通)完成業務收入15165萬元,比上年增長25.7%。 “三區、三線、四道”⑤布局加快構建,旅游業持續提檔升級,全年推動旅游道路提檔升級35KM,投入建設資金5000萬元以上,用于旅游產業發展資金2376萬元,創成國家3A級景區和金宿、銀宿各一家。全年接待各類游客785.2萬人次,同比增長18.5%,旅游綜合收入55億元,同比增長20%。 七、財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2.3億元,比上年增長9.4%,其中,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.6億元,增長10.6%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.4億元,下降3.5%。 截止2018年末,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0.32億元,比年初增長3.8%,其中儲蓄存款余額84.75億元,比年初增長7.9%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0.37億元,比年初增長22.1%。 |